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4日)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套路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揭露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养老养老
案例一,诈骗最高诈骗被告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法发犯罪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的布类心理,承诺高息回报、典型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案例入住打折等,套路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揭露实施非法集资。养老养老
案例二,诈骗最高诈骗被告人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法发犯罪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布类货币分红等为幌子,典型引诱老年人投资“养老公寓”项目,致使老年人钱财遭受损失。
案例三,被告人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利用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信任,鼓吹投资收藏品能够获得高额利润,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收藏“艺术品”变成高价购买赝品。
案例四,被告人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行非法集资之实。
案例五,被告人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骗取老年人的保险费、材料费、好处费等。
案例六,被告人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以义务诊疗、免费医疗咨询等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法院提示,广大老年群体选择“养老服务”时,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养老机构。投资“养老项目”和购买“养老产品”时要多思多虑,多与子女商量,不要轻信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自觉抵制高利诱惑。办理“养老保险”时,要通过政府网站、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依法依规办理,不要轻信所谓“有关系”“找后门”可以低价办理等。看病就医时要到医院,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免费诊疗等蒙蔽,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李明)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8月30日美股成交前20:AMD称将推出全球最快游戏处理器
- 券商员工追讨年终奖邮件刷屏,行业推迟发放年终奖的现象已不是个案
- 一场现金流“保卫战”:30天没有堂食的北京餐饮业等待激活
- 实控人被刑拘后续:新纶新材现任董事长筹划9亿元包揽定增,将成为新实控人
-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劳动力萎缩加投资放缓,美国高利率或难持久
- 缅甸原国务资政所涉贪腐案中重要证人出庭作证
- 安踏女鞋海报被指“打色情擦边球”,网友吵翻!去年广告宣传花61亿...
- 友宝冲刺港交所:拥有超10万个自动售货机点位,蚂蚁集团持股16.68%
- 欧普康视:目前梦戴维占比较高 但DreamVision的占比正在逐年提高
- 上海汽车经销商明天开市 盯上新增的四万个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