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肠、泸沽虾等出现在烟台海滩,专家揭秘“海鲜集体上岸”原因
近期,海肠海滩海鲜大量美味可口的泸沽海鲜“登陆”烟台海岸,先是出现开发区的海肠,再是烟台原因牟平区的泸沽虾,继而螃蟹、揭秘集体海参,上岸甚至罕见的海肠海滩海鲜紫房蛤都纷纷上岸,“烟台赶海人捞海肠”也登上了热搜。泸沽
那么,出现究竟是烟台原因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海鲜聚集?部分网友也提出了“这么多海肠会泛滥成灾吗?”“会不会又有污染,能放心吃吗?揭秘集体”“是不是有人养殖的?这下损失可大了!”等疑问。上岸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力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海肠海滩海鲜海鲜资源比较充足,泸沽加上受风浪影响,出现所以就会连续出现海鲜大量上岸现象,这是正常的。这些海鲜在正确处理后,可以放心食用。
“海鲜集体上岸”,其实是由海物居住环境和自然风浪协同作用造成的。
王力勇介绍,海肠主要分布在岸边到水深至七八米的位置,属于浅水区沙地,质地较松,海肠、泸沽虾等生物本身就埋在沙里,等风浪合适,就会把沙下的生物吹上岸。
烟台市气象局气象数据显示,今年10月初烟台海岸出现大量海物,恰逢一次强烈寒潮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南下。当时,海上出现了8级大风,大风以偏北风为主。
“在狂暴的北风推动下,海肠被吹上山东半岛北岸,也就不足为奇了。”王力勇说,总之,11月,仍属海上大风多发季,也是一些海鲜的收获季。如风向合适,“海鲜上岸”的情况仍有可能发生。
此外,针对“海肠泛滥”一说,王力勇解释,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在2015年至2016年间的增殖放流。两年间,该研究院在烟台开发区、莱山区、蓬莱区等海域进行了海肠苗种的公益性增殖放流。总共投放了120万左右的苗种,此次海肠‘上岸’的八角湾,投放了大概40万苗种。苗种在2017年、2018年存活下来后,就具备繁殖能力了,目前可能已经增长了几十倍。
2021年11月份,烟台夹河入海口附近就出现了大量海肠,市民们也是“披星戴月”在海中捕捞,海鲜界的“翘楚”一度卖出了“白菜价”。“在正确处理后,这些海鲜可以放心食用。”王力勇称。
王力勇也提醒,虽然,大风给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海鲜产品,但是也是会给渔民带来不小的影响。首先大风天气容易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所以,在大风天气下,烟台市渔船不能出海开展捕捞作业,需要全部回港避风。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专家:白酒产业当务之急是开发年轻人群体
- 农业赛道是蓝海吗?投资人:需要靠钱烧出来
- 三湘银行总资产达580亿 去年净利润增长22%但存款增速较慢
- 益禾堂奶茶喝出7厘米机器零件:消费者称商家态度不好,不愿接受500元赔偿
- *ST星星、ST星源、桂东电力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投资者可准备索赔
- 苹果美国全面降低Mac、iPad和Apple Watch以旧换新价格
- 北京顺义新增3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病例详情及详细轨迹公布
- 小摩:对FuboTV长期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 下调评级至“减持”
- 突发!河南安阳一厂房发生火灾:已致36死2伤,仍有2人失踪!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 俄媒:欧洲5月初进口俄天然气“爆炸式”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