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登记检测,异常计入户籍地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回应
身份证登记检测,身份异常计入户籍地址?证登址上
市大数据中心:四项信息统一提交,形成闭环处置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吴頔
4月9日起,记检籍地据中全市现场核酸采样登记方式调整为通过“随申办”中的测异常计“核酸码”进行,暂时无法申领“核酸码”的入户市民也可使用身份证进行登记。网络上有传言称,海市因使用身份证登记的大数市民信息不全,导致结果异常人员追溯困难。身份该情况是证登址上否属实?记者咨询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
记者:网络上有人反映,记检籍地据中核酸采样登记方式调整后,测异常计由于部分市民使用实体身份证登记,入户信息只采集到了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海市有些“人户分离”的大数核酸结果异常人员被直接计入户籍地址而非实际居住地的阳性人员。请问这一情况是身份否属实?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4月9日,本市新的“核酸码”及核酸检测系统上线运行,整体运行及采样情况顺利。按照新的核酸检测系统闭环处置的运行逻辑,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记者:新的核酸检测系统闭环处置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市大数据中心:新系统上线以来,针对封控状态下市民核酸检测的闭环处置,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流程:
每次采样前,志愿者会在手机端App里输入采样小区的地址。每一个小区的采样位置信息,在对居民进行采样前已整体录入系统。
输入小区地址后,志愿者会扫码匹配采样转运箱,然后再扫码匹配每个箱子里的样本管,最后再录入市民登记信息。因此,小区地址、样本箱、样本管、被采样人的身份信息,这四项信息是统一提交给系统的。
一旦有样本管结果异常,疾控人员会通过这些信息找到样本转运箱,再读取这个样本采集所在的小区的地址。最后通过综合大数据下发到各区基层单位,找到混采阳性管涉及人员,形成闭环处置。
记者:这样的信息采集方式有何变化?
市大数据中心:这一次的信息录入相比原先的方式,实际上是更加精准了,原先使用“健康云”扫码登记时,工作人员的PDA终端是无法进行地址定位的。因为我们的新系统和上海现有的公共数据实现了充分融合,互为补充,更有利于精准发现、精准溯源。
同时,新系统实现了登记、采样、送检、报告、追阳一体化的闭环管理,优化混采阳性管涉及人员闭环处置,有利于基层减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央行条法司副司长:严重资不抵债的机构,要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 量子之歌财经研究院院长苏秦: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骗局
- 5月17日银华创金合信等基金大咖说:股市过山车,如何为投资做个体检?坚定信心稳增长,基建是重要抓手吗?
- 欧盟大幅下调欧元区增长预期至2.7%
- 赵立坚:为中国企业的亮眼表现点赞
- 上海徐泾一小区静态管理期居委工作人员吃瑞士卷?官方回应
- 鹏华基金程燕飞在客户群踢人,被投资者怒怼:基金亏成这样, 还不维护客户
- 上海6月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多家车企已全面复工,汽车股触底上攻
- 专家:数据和算力是数字新基建的关键与核心 未来将充分融合与共生
- 明天起,北京公交地铁部分线路及车站查验乘客健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