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不是垄断生意
评论员 鲍南
据媒体报道,知识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因不堪每年近千万元的分享订购费,不得已宣布停用中国知网。不垄对此,断生知网方面予以了否认,知识但中科院图书馆立刻对该回应进行“辟谣”。分享随着舆论发酵,不垄知网所谓“知识分享”的断生经营逻辑再次遭到广泛质疑。
“用不起”“忍不了”,知识中科院的分享恼火不是孤例。近些年,不垄已至少有6所高校公开抵制过知网,断生其中不乏北京大学、知识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分享而原因也都是不垄连年涨价、费用过高。有高校表示,2000年以来,知网数据库价格的年平均涨幅超过10%,近十年更将近20%。一般而言,售价上涨意味着成本升高。然而在知网这里,不仅对期刊文章和硕博论文所付稿酬微乎其微,更干起了“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比如对一些文章未经授权就直接收录,结果作者本人下载还得自掏腰包。由于“吃相”过于难看,知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遭到舆论声讨,但每次要么表面上道个歉后继续我行我素,要么象征性降点价格做个危机公关,要么干脆对高校“断网”扬言“爱用不用”,俨然“店大欺客”。
平心而论,收费并不是知网的“原罪”。平台提供论文查重、一站式搜索、学术资源电子化等信息服务,获得相应商业收益无可厚非。但“知识分享”毕竟不是唯利是图的生意,普惠性和公益性应当是第一位的,单纯强调商业性,甚至搞起“知识垄断”,就南辕北辙了。更何况,寻根溯源,1999年,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组成部分,中国知网主打“知识线上化”,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带来了便利。也基于此,国家随后将其列入“火炬计划”,大量高校近乎无偿地贡献了自己的学术资源。可以说,是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学术界的无私支撑了知网。但随着自身盘子越做越大,知网不仅没有将社会善意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反而将这份支持视为攫取垄断利润的垫脚石,对“知识分享”的阻碍日益凸显。
论文数据库,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中间商”,决不能掉进钱眼里。这一方面有赖于舆论持续发力监督,倒逼平台对自身经营模式和行为进行反思,改进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需要主动作为,打破行业垄断,促进论文数据库市场进行充分竞争。有专家认为,知网在版权数量、议价能力及用户依赖程度上优势非常明显,已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连绵不绝的涨价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反《反垄断法》,亟须一个权威的说法。同时,作为当今社会一项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分享”平台的建构也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市场化手段之外能不能打造出一个公共性的学术数据库产品,让作者、报刊社、数据库企业、机构和普通用户等各方实现“共赢”,降低“知识分享”的门槛,恐怕是更为紧要的现实课题。
知识可以付费,但不能坐地生财。用信息技术给学术资源赋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关各方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的科研创新做出真正的贡献。
相关文章:
- 11月21日盘前策略提示:维持对市场的乐观判断 建议布局困境反转的主线
- 马斯克完成收购后在推特上发文:鸟儿自由了
- 特斯拉官宣降价后:国内车企暂未跟降,专家称新能源车市掀起“价格战”的可能性不大
- 涉贷款“三查”不到位等,巴彦融兴村镇银行被罚100万元、多人被警告
- 英国芯片厂员工方致信商务大臣,反对强迫中企出售股份
- 宝业集团10月28日斥资140.26万港元回购35万股
- 《财经智库》报告全文I 中国制造 苏州样本
- 美国三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长2.6%,经济学家称不可持续
- 国家卫健委:扩充重症救治资源,改善方舱医院环境,确保发热门诊全天候开放
- 厦门: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自住房 公积金贷款额度加10万元
相关推荐:
- 百度第三季度非网络营销营收65亿元 同比增长25%
- 刚刚,国家卫健委重磅回应!信息量很大!一则小作文引爆?“中字头”股票集体暴涨!更有飙升40%
- 威马汽车全员降薪 CEO沈晖呼吁公司上下共渡难关
- 接管袁芳最大的基金!但修世宇挺让人担心…
- 陈吉宁: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 复星为Club Med寻投资者 填补自身财务漏洞
- 爱立信中国首席技术官彭俊江:通信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
- 百果园三年四闯IPO:5000多家门店半年仅赚1.9亿元,心急上市却一波三折
- 吴晓求:金融创新在产业升级和产业迭代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 财政部发布“财政政策执行半年报” 提出下半年6大发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