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可期 互联网巨头入局加速商业化进程
炒股就看,固态权威,电池专业,量产及时,装车全面,可期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互联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莲
在近日举行的网巨广州车展上,多家车企宣布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头入表示,局加进程目前正在研发的速商第二代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搭载,业化届时整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长安深蓝也表示,固态开始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电池目前已经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量产2025年将搭载整车应用。装车
除此之外,、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也都对外公布了固态电池研发最新进展。1月5日,固态电池板块受到资本热捧,、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固态电池处于产业化前期,不同技术路线有不同的企业在跟进,核心问题是材料性能的改善。
多家公司披露最新进展
1月2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高安全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KWh,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半固态电池匹配客户需求,预计2023年批量交付。
国轩高科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司不断突破行业瓶颈,360Wh/kg半固态电池将很快装车。
1月3日,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相比目前常规三元前驱体,固态电池所用前驱体在比表面积和粒度方面有一定特殊要求,现有前驱体生产线和原材料完全能够通过技术改造进行固态电池前驱体生产制造。
同时,格林美表示,目前,公司已具备多款固态电池用前驱体储备技术,可根据下游需求随时量产。
据了解,在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创新航、赣锋锂业、等都已公开表明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有所布局。
其中,赣锋锂业在2022年加大固态电池产线投建力度,公司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在东风E70电动车上实现装车,另一个采用固态电池的明星车型蔚来ET71000公里续航版本也计划在今年交付。
在1000km续航里程的竞赛中,蔚来、广汽埃安、高合等车企也在积极与固态电池生产商合作,共同推进半固态电池的上车进程。业内普遍认为,作为过渡技术的半固态电池商用化即将来临。半固态电池依赖于液态电解质来进行锂离子交换,但半固态电解质中的电解液含量已经大幅减少。
祁海珅认为,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都会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出现,在短期内肯定是几种技术路线并存。
海通国际证券研究报告称,固态电池的装车之路已经打开,亟须扩大产能以应对市场扩张。
资本争相布局
由于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和能量密度受限等问题,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有机电解液,同时可适配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与续航问题。
“锂电最重要的追求是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高循环寿命,在这三重需求下,固态电池在目前来说是最好的发展路径。”祁海珅表示。
目前来看,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固态电池领域。近日,字节跳动与中科院物理所吴凡团队合作,提出一种新型全固态电池构型,首次实现了能够承受极低探测温度(-60℃)的全固电池。2022年12月份,小米、联想入股卫蓝新能源,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卫蓝新能源专注于全固态锂电池研发与生产。
2022年以来,资本争相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多家固态电池企业在一级市场获得投资,包括卫蓝新能源、恩力动力、太蓝新能源、高能时代、中科深蓝汇泽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泓近日表示,固态电池在2022年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标志着固态电池将开始进入市场,形成新的技术革命。
SNEResearch预计,从2022年到2025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预计将从2.1GWh增长到30GWh,然后在2030年达到160.1GWh。
真锂研究院研究员墨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向固态电池发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所以有越来越多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资本布局固态电池领域,而这显然会加快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相关文章:
- 保险金信托持续迭代更新 风险覆盖与财富传承结合能否实现1+1>2?
-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将把微软与动视暴雪的交易转为深入调查
- 昊志机电暴跌逾15%!53岁女董事长被查,弟弟正取保候审
-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IPK研究所高级总监科尔:国际视角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金科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4.36亿元,正在引进战略投资
- 希捷科技下调Q1营收预期 拖累西部数据一同被Benchmark降级
- LPR连续三月“按兵不动” 5年期以上LPR年内仍有望下降
- 央行、银保监会强调:做好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 经济学家巴曙松:新市民的融入过程能够反哺和推动金融业发展
- OPPO Reno9 Pro+实拍照片曝光 双芯人像计算引擎有东西